(一排排新鲜的面条,都是当天凌晨才生产出来的。)
一说起通海,很多人想到的便是甜白酒、豆末糖、通海酱菜等美食,或是通海银饰、铜器这些工艺品。
但通海还有一样特产,它因一个古老的小镇而得名的,那就是杨广面条。杨广面条,凭借面筋柔和、耐煮、不碎、不黏、入口爽滑、口感极佳等优点,赢得了“金丝银线”的美誉,畅销省内外,成为很多人到通海必买的伴手礼。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工人通过触摸或者闻味来判断面条的水分是否排出)
为了探访它的神秘“配方”和历史,记者走进位于杨广镇的锦兴食品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厂房里整整齐齐挂着的面条。锦兴食品厂的员工正在一排一排的面条之间穿梭,一位女工时而捏起一把面条反复触摸,时而又低头闻一闻面条的味道。听了锦兴食品厂负责人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她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面条里的水分是否已经充分排出,这是她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的工作。
查阅资料发现,杨广镇自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经开始生产面条,至今已有了一百多年历史。据介绍,杨广面条诞生之初,只有石磨、筛子等一些简易的生产工具。到了20世纪70年代,面条机面世,省内很多面条厂也在此时涌现出来,而杨广面条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原材料,才没有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杨广面条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有资料记载,1984年,杨广的10多户人家用几台小型的面粉机、面条机,就把杨广面条做到了年产1500吨的规模。还有很多杨广的面条工人自带机器到昆明、楚雄、大理、景洪、文山等地生产面条,满足当地众多消费者的需求。1989年,杨广村以集体的名义注册了“杨广牌”面条的商标。到了20世纪90年代,杨广镇的面条渐渐成了镇上的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以后,“杨广牌”面条声名远播,更是畅销至东南亚和北美多国市场。2004年,“杨广牌”这个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最有“杨广味”的面条机
(工人在包装面条)
北方人喜好面食,南方人则偏爱粉类食物。在云南的很多城市米线文化根深蒂固,面条想要获得一席之地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杨广镇,若是在大街小巷里细细寻觅的话,能看见很多大大小小的面条厂。但若是想要在这里找到一个专门卖面条的铺面,是万万找不到的。外地人到了杨广,要买面条,就只能到超市,或者到隐藏在街巷深处的面条厂里去买。
杨广的面条厂,大多有着毫不显眼的门面,稍不注意,就会错过。所以人们寻找这些面条厂的过程就像淘宝一样,极其有趣。虽然面条厂的门面毫不起眼,但是走进去的话,就会发现别有洞天,面粉加工房、面条加工厂、仓库、称重包装的工作间等都在其中。
其实,现在市面上的面条大多都是用面条机批量生产的,用的机器差不多,原料差不多,生产的方法大同小异,所以面条的味道自然也是相差不多的。但杨广面条却能在市场上声名远播,是不是有什么生产秘诀?据了解,杨广人做面条,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都是因为“坚持”,坚持最传统的配方,坚持用最优质的面粉和最有“杨广味”的机器。
什么是最有“杨广味”的面条机?那就是杨广人自己制造的面条机。这种本土的面条机不论是轧面的力道,还是切面的刀口都更适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
杨广面条好吃,重要的就是选用一级面粉为原料,并加入老人杨广天然、优质的龙潭水。再以面粉过筛、和面、熟化、轧片、切条、上架、干燥和计量包装等工序完成面条的生产,整个过程除了计量包装外,其他的大多由机器完成。其中,干燥要采取自然阴干的方式,最忌太阳暴晒。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口味日益多元化,为了适应市场,杨广的面条也有了多种口味,例如鸡蛋面、蔬菜面、玉米面等。这些口味的面条跟做原味的面条方法差不多,只要在面粉里加入鸡蛋、蔬菜汁或是玉米面就可以,但加多少就全看面条工人的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