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1144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63项、州级184项、县级881项。为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了解非遗丰富内涵,文旅头条推出“红河非遗”专题,弘扬“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展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深层次的良好业态。
以哈尼族母语口传心授的叙事史诗《都玛简收》,是哈尼族流传范围最广泛,涉及人口最多的一部叙事史诗。主要流传在红河州红河南岸的绿春县、红河县、元阳县、金平县,玉溪市的元江县,普洱市的墨江县、江城县,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的哈尼族、阿卡人聚居村寨。具体来说,常见于上述区域中操哈雅方言和豪白方言的哈尼族聚居区。
哈尼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叙事长诗和其它文化艺术。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化,叙事史诗《都玛简收》正是其中一项。《都玛简收》分为序歌、都玛简收出生、都玛简收成长、都玛简收谈情、头人逼婚、都玛简收逃婚、树王缩最禾土玛绕出世、砍伐树王缩最禾土玛绕、获取农耕历法、祭祀都玛简收升天的地方东仰阿倮欧滨、歌尾等十一个章节,共2487行,哈尼族人用哈尼族母语“拉巴”(汉语:酒歌)的形式演唱。
(演唱《都玛简收》)
史诗描写了哈尼族与彝族等民族历尽艰辛砍倒“树王缩最禾土玛绕”,获得冬春夏秋四季更替的农耕历法、人生礼仪、生产生活、亲和自然、崇拜自然等相关知识的过程。哈尼族围绕此历法的时序节令,以十月为年首,组织农事生产,有序地安排家庭、个人的衣食住行和文化活动。
新娘出嫁路上
(省级传承人陆波才演唱《都玛简收》)
(学徒进培训基地)
每当民族传统节日、婚丧嫁娶、起房建屋、民俗活动或农闲时,人们就能在哈尼族村寨中、火塘边、饭桌酒宴上,听到有人演唱《都玛简收》,多为一人演唱,众人聆听,众人也可与之对唱。
(传承人演唱史诗《都玛简收》)
史诗《都玛简收》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突出,202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