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代,废止于清末,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考试选拨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红河州,有学政考棚、建水文庙、石屏文庙、玉屏书院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制度场所。
今天,一起走进红河,来一场科举研学之旅。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在全国并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
建水学政考棚曾是明清时期钦命云南提督学政三年两次巡回到建水的驻节之所,是集中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生员举行科举考试的初级考场。
历经多个朝代,是川贵滇唯一保存完整的学政考棚原址,这样完好的考棚在中国也极为罕见。
如今,在按照原貌保护恢复的学政考棚中,设置武举馆、蒙学馆、建水庙学书院义学馆、综合馆、乡土馆五个展馆,布置与古代科举考试相关的内容,增设电子翻书、虚拟成像、考生答题等现代科技。
还以中国科举考试为背景,结合滇南学子应试的程序,用实景演出的方式,再现科举考试的场景,让游客通过观赏和参与,了解古代科举制度情况,体验建水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在各进院落设立学政考棚文房清供陈列馆和“藏稀堂”,展出有珍藏古代名人砚、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二千多年前先秦简书、楚汉简书、木椟书等珍贵文字文物。
作为历史古迹,如今的学政考棚通过图文及实景演出,让游客一方面对古代科举制度有更多了解,另一方面学习尊师重教、传播文化的好传统。
建水文庙,始建于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
建筑。
主要建筑有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泮池等31个,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
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文化内涵。
走进建水文庙,不仅可以欣赏雄伟的各类建筑,还能体验祭孔大典、祭孔礼乐、祭孔祀典“儒家三礼”等活动,品味儒家文化盛宴,
感受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行走的意义,就在于繁华看尽后,心灵的自由。文庙里面,历史故事太多,每个院落,每道风景,都值得慢慢走,细细思。
石屏文庙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北正街,坐北朝南,始建于元至正年间,现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先师殿、尊经阁等建筑。
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颂词,为清乾隆时石屏州学正张瑞亮所书。由牌坊而进,沿泮池过大成殿直到先师殿的一路,仔细观察之下满满都是传统文化的细节,泮池上的“状元桥”,大成殿东西的名宦祠、乡贤祠,处处留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气息。
走进石屏文庙,历史的印记太重,你必须拨开这风蚀的外壳,用心去听那些飘散在时光里的故事和声音。只有这般,才能读懂文庙。
玉屏书院位于石屏古城北正街4号,与石屏文庙毗邻,始建于1851年,占地面积3303平方米,规模宏敞,由大门、二门、牌坊、讲堂、学舍等组成木结构三进四合院。清代以来,玉屏书院培养了大批文人学士。2006年秋,异龙中学撤并石屏一中,玉屏书院教育历史划上了句号,现为石屏县博物馆。
书院内的龙门牌坊气势雄伟,石龙雕刻精致细腻。天井宽敞,古树葱茏,内有古梅、修竹、丹桂、松柏、紫薇等,四时花开,古雅清幽。院内建筑梁枋等木构件及墀头砖雕斗拱做工精美考究,极具地方特色,建筑信息完整,是研究石屏古代建筑发展史的实物证据,是丰富石屏历史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南正街22号,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72年),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故居内的
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袁嘉谷故居大门雕梁画栋,一块红底金字“经济特元”的直匾悬挂门顶,二重门顶一块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映人眼帘,进入三重门是一幢四合院楼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长年翠绿,每到秋天,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
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下排楼上展览着石屏历史文物,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
袁嘉谷故居面积不大,但内涵丰富,可谓石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是石屏人了解本地文化历史,教育和激励后人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好地方。